(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由电力市场下,人们很可能享受不到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带来的便宜电价。而且,储能的发展有可能与碳中和目标渐行渐远。”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生秦鑫作为第一作者在《焦耳》发表论文,提出上述颠覆常识的结论。但论文同时指出,碳中和与便宜电价,对美国而言可能将面临二选一,而中国通过后发优势有机会避开美国踩过的坑。
该工作由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孙宏斌团队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徐博伦团队、剑桥大学教授Ioannis Lestas团队、清华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教授郭烨团队合作完成。
“断层”学科焕发生机
初入剑桥大学的秦鑫发现,在这所大学里,研究电力系统的教授,年龄差距非常明显:要么不到40岁,要么年过花甲甚至古稀。不到35岁的徐博伦在美国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
教授年龄断层的背后,揭示了电力市场设计这门学科所处的境地。美国工程院评选的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中,电力系统排在首位。然而三四十年来,传统电力系统基本停滞不前,无法吸引人才。
电力系统是构成整个社会传输能量的大动脉,“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其最显著特点。该系统既要求安全、高效,现在又要求重视低碳,是人类自创的最复杂的动态系统,也是黑客最感兴趣的“软肋”。
一个经典案例极具代表性。曾经,加拿大温哥华一个发电机组出现小规模震荡,蝴蝶效应传至数千里,最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演化为一场停电事故。电力系统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放在交通等其他系统里几乎不可想象,就像一场汽车追尾事故能影响另一个省的高速路网络。
秦鑫假设,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诞生了自我意识,能够如科幻片中描述的那样统治世界,那么电力系统将是人类最后的防线。因为没有电,人工智能的一切都无从谈起,而电力系统的复杂程度,更令今天的人工智能暂时难以攻破。
“希望我们能跑赢黑客和有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博士二年级,秦鑫继续用数学、计算机工具分析、诊断、修复这张最复杂的网。 禸*嫆唻@洎:狆國湠棑倣茭昜蛧 τāńpāīfāńɡ.cōm
关键词: